日前
由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
以及安徽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
对合肥市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基地
示范种植的优质稻“科辐粳9号”进行现场测产
测产结果显示
在稻虾共养的生态模式下
全程未使用化学农药,无病虫害发生
实收亩产达到569.4公斤
打破了“优质稻难高产”的传统观念
实现了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协调统一
“科辐粳9号”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技术生物所)
科研人员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
将水稻优质基因模块gw7、gw8以及高产基因模块dep1
进行分子组装
通过传统杂交转育技术培育的新品种
由于分子设计育种目标性强、育种效率高
因此该品种也被形象地称为“科技稻”
该品种适应种植范围广
在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浙江
上海等地区均可以种植
“稻虾共养”优势在于虾和稻互惠共生
稻田环境为虾提供栖息场所
虾也会消灭部分害虫
其粪便可以肥田
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
2018年
技术生物所与安徽中科中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
在宿松、潜山、庐江以及长丰等地
安排了600亩“科辐粳9号”示范种植
其中550亩为“稻虾共养”种植模式
整体示范效果突出,产量高
米质优良、生态健康,增效显著
该示范种植实行订单回收生产
回收价格比目前市场普通水稻的价格提高约40%
可以实现虾、稻亩收益超过5000元
是常规种植效益的3倍以上
技术生物所项目负责人吴跃进研究员表示
“科辐粳9号”配合“稻虾共养”的生态模式
能够发挥优质稻的品种优势
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因素
促进农业生产增收增效
助力精准脱贫
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